登录 | 注册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搜索
>技术资源 > 前沿速递 >【靶点聚焦】全明星盘点,看CAR-T细胞疗法如何助攻肝癌治疗!

【靶点聚焦】全明星盘点,看CAR-T细胞疗法如何助攻肝癌治疗!

2021-11-12 10:40    浏览量:1961

CAR-T细胞疗法如何助攻肝癌治疗?

Glypican-3,MUC-1,EpCAM,CD147......

谁是你心中的明星靶点!

恶性肿瘤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癌症预计成为 21 世纪人类死亡的和预期寿命减少最主要的因素,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癌症病例数将超过2000万,癌症的疾病负担不断上升。而肝癌常年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的前六位和死亡的前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一半的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我国,肝癌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肝癌以其异质性强、死亡率高、侵袭性强、治愈难、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肝癌的有效防控对降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1

图1 全球肝癌病因和发病率分布图1

肝癌治疗现状

手术或化疗: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肝切除和肝移植),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和诊断困难,基本上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成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肝癌,超过85%的患者已经不适用于手术切除,另外,化疗药物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靶向疗法:目前上市的靶向疗法主要为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和抗血管增生类药物。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上市品种均为口服小分子药物,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和卡博替尼。抗血管生成类抗肝癌药物,近年上市了抗体药物雷莫芦单抗。现有靶向疗法使大部分肝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延长到1年左右。

免疫疗法: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继面世,肝细胞癌患者迎来了免疫疗法的新治疗方案。截至目前,美国FDA共批准4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用或联用疗法上市一线/二线治疗肝细胞癌,分别是:阿替利珠单抗(PD-L1)联用贝伐珠单抗(VEGF),伊匹木单抗(CTLA-4)联用O药(Nivolumab,PD-1),以及单用K药(Pembrolizumab,PD-1)或者单用O药2

整体来看,它们的实际疗效仍远不能令人满意,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延长有限,因此,急需开发出新的、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表1 全球上市的抗肝癌药物2


CAR-T免疫细胞疗法助攻肝癌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学的不断进步,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型免疫疗法,其在恶性血液肿瘤及实体瘤治疗方面已取得显著疗效。因此,CAR-T细胞治疗肝癌的研究也相继开展(图2),目前研究肝癌的CAR-T热门靶点主要有Glypican-3MUC-1EpCAMCD1473

图2全球CART疗法治疗肝癌的临床项目(部分)3


>>>>

希望之星—Glypican-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glypican 3,GPC3)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C3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提示GPC3对肝癌诊断具有明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有效靶标,GPC3是CAR-T细胞治疗肝癌研究最为深入和广泛的靶点,且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增加CAR-T细胞持久性及增强肿瘤抑制能力等方面。在今年6月份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两项来自中国的靶向GPC3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成果亮相大会,分别是科济生物的4G-CAR-GPC3 T和原启生物的Ori-CAR-001,其中Ori-CAR-001的客观缓解率达44.44%,疾病控制率达77.78%,在GPC3阳性复发/难治性肝癌患者中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贝勒医学院、吉凯生物等均布局有靶向GPC3的CART细胞疗法的研发管线。

>>>>

突出优势—MUC-1

MUC-1是一种高糖基化、高分子量的蛋白,又称附膜蛋白,高表达于肝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细胞表面,其胞外核心重复序列是糖基化修饰位点,通常被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特异性靶向MUC-1的CAR-T细胞,临床前研究显示,可特异识别并杀死高表达MUC-1的肝癌细胞,而对正常肝细胞不具杀伤性,且在增殖速度、IL-2分泌量及杀伤效率方面表现出突出优势,MUC-1 CAR-T细胞疗法在肝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潜力靶标—EpCAM

EpCAM可介导肿瘤细胞黏附、运动、增殖、恶变以及肿瘤转移,常作为肝癌临床诊断的标志物。靶向EpCAM 的CAR-T对肝癌细胞靶细胞产生裂解效应,并分泌IFN-γ、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动物试验显示,EpCAM CAR-T疗法显著抑制了肿瘤的形成和生长,且对小鼠无系统毒性。国内有正在开展的EpCAM CAR-T细胞治疗肝癌临床试验 (NCT03013712),该CAR-T由一个EpCAM的scFv和CD3 zeta、CD28的细胞内信号域构建组成。

>>>>

后起之秀—CD147

CD147是一种I型跨膜糖蛋白,在肝癌细胞中和其他实体瘤中高度表达,早期研究显示,CD147-CART细胞可以在体外裂解多种肝癌细胞系,并有效抑制肝癌异种移植模型中癌细胞的生长。去年9月份,美国罗格斯大学发表于Nature Comm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4,对于肝细胞癌,CD147-CAR修饰的免疫细胞在体外和体内具有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总的来说,该项研究显示CD147-CAR修饰的免疫细胞具有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潜力,不仅可为肝癌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也为其它表达CD147实体瘤的CD147-CAR免疫细胞疗法的临床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国内目前也有正在进行中的CD147-CART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Ⅰ期临床试验(NCT03993743)。


小结

肝癌是一种有不同病因、突变和复杂免疫微环境的癌症,目前的免疫治疗尤其是CART细胞免疫疗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面临客观缓解率低、治疗不良反应等挑战。因此,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制定针对肝癌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免疫治疗方案,有效评估和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采用联合治疗策略等是免疫治疗肝癌研究的未来趋势。


# 肝癌相关的CAR-T靶点蛋白 #

ACROBiosystems提供一系列肝癌相关的CAR-T靶点蛋白产品,包括非标记生物素标记荧光标记等多种类型,活性经FACSELISA验证,可用于动物免疫、抗体筛选、CAR表达检测等多个应用场景,助力肝癌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开发。

GPC3 MUC-1
EpCAM CD133
MSLN CD147
CEACEM-5 HGF R
NKG2D EGF R

点击表格内容查看分子详细信息



验证数据

>FACS验证PE标记GPC3蛋白可高特异检测GPC3 CAR表达

5e5 of anti-GPC3 CAR-293 cells were stained with 100 μL of 1:25 dilution (4 μL stock solution in 100 μL FACS buffer) of PE-Labeled Human Glypican 3, His Tag (Cat. No. GP3-HP2E3) and negative control protein respectively. PE signa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binding activity (QC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 MUC-1蛋白高特异检测MUC-1 CAR表达

2e5 of anti-Mucin-1 CAR-293 were stained with 100 μL of 0.1 μg/mL of Human Mucin-1, His Tag (Cat. No. MU1-H52H5) and negative control protein respectively, washed and then followed by PE anti-His Tag antibody and analyzed with FACS (Routinely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ELISA结果显示,CEACAM-5可与anti- CEACAM-5 antibody结合,线性区间为0.3-5 ng/mL

Immobilized Human CEACAM-5, His Tag (Cat. No. CE5-H5226) at 1 μg/mL (100 μL/well) can bind Anti-CEACAM-5 (labetuzumab) Antibody, Human IgG1 with a linear range of 0.3-5 ng/mL (QC tested).

点击申请protocol


> 50+ CAR-T靶点蛋白

> 新一代荧光定点标记蛋白

> 高活性CD19蛋白

参考文献
[1]Llovet, J.M., Kelley, R.K., Villanueva, A.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Rev Dis Primers 7, 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72-020-00240-3
[2]Bruix, Jordi et al. Systemic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EASLposition paper. Journal of hepatology vol. 75,4 (2021): 960-974.doi:10.1016/j.jhep.2021.07.004
[3]Zhang, Renyu et al. 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Frontiers of medicine vol. 13,1 (2019): 3-11. doi:10.1007/s11684-019-0684-x
[4]Tseng, H, Xiong, W, Badeti, S. et al. Efficacy of anti-CD147 chimeric antigenreceptors targe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消息提示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再点击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