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搜索
>技术资源 > 前沿速递 >【新冠专区】细说Omicron亚型:BA.1、BA.1.1、BA.2、BA.3

【新冠专区】细说Omicron亚型:BA.1、BA.1.1、BA.2、BA.3

2022-03-10 14:45    浏览量:7751

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自2021年11月在南非被发现以来迅速传播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取代Delta变异毒株成为主流。Omicron毒株就像神秘的天外来物,充满了未知的恐怖力量。首先,与之前造成大范围流行的其他毒株不同,Omicron的三个谱系(BA.1、BA.2、BA.3)几乎同时在同一地点被首次检测到,然而科学家们至今都无法确定其共同起源。其次,Omicron变异毒株三个亚型均有30个以上的位点发生了突变,其数量远远高于之前发现的突变株。一系列的问题仍需持续的研究以进一步解开Omicron的神秘面纱。


为助力针对Omicron不同亚型的相关研究,加速疫苗、治疗性抗体及诊断试剂的研究与评价,ACROBiosystems第一时间开发了Omicron系列抗原产品及其他核心研发工具,全面覆盖BA.1BA.1.1newBA.2BA.3new亚型。

现货供应,详情欢迎联系文末微信小助手~



Omicron亚型——传播情况

截止2022年3月9日,GISAID累计上传了来自163个国家的2,059,286条Omicron基因序列,其中绝大多数为BA.1及BA.1.1谱系,BA.2正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迅速传播,且相关研究表明该亚型相比于BA.1具有更强的传染性。与其他两种亚型不同,BA.3谱系显得安静的多,自发现以来累计造成约500例患者感染1

Omicron主要亚型全球传播情况


Omicron亚型——基因序列分析

通过对于三种基因型的比对分析,科学家们似乎找到了三个Omicron谱系传播速度不同的部分原因。BA.1刺突蛋白共有37处突变,BA.2中有31处突变,BA.3有33处突变。在这些突变中,有21个突变为三个谱系共有的常见的突变,其中包括可能增强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的N501Y和Q498R,以及被认为导致病毒传播能力增强的H655Y、N679K和P681H突变。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BA.1和BA.2谱系分别检测出16个(ins214EPE、S371L、G496S、T547K、N856K、L981F、A67V、H69del、V70del、T95I、V143del、Y144del、Y145del、N211I、L212Idel、G446S)和10个(T19I、L24S、P25del、P26del、A27S、V213G、T376A 和 R408S、N211I、L212Idel 、G446S)特异性突变。BA.3无特定突变,而是共享了BA.1的十个突变及BA.2的两个突变。

BA.1、BA.2、BA.3基因序列对比2

因此,科学家推断,BA.1及BA.2谱系拥有的16个特定突变可能在其快速传播并成为Omicron突变的优势谱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BA.3并未造成过多感染的原因或许也与缺失的6个BA.1突变及获得的2个BA.2突变有关。


WHO提示:Omicron除主流BA.1/BA.1.1/BA.2,也有BA.3

2022年3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传染病流行病学家兼COVID-19技术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表示,自Omicron被发现以来,全世界发现的除了最突出的BA.1、BA.1.1和BA.2亚型外,还有BA.3和其他亚谱系。


BA.3传播情况

尽管第三波新冠疫情似乎正在逐步消退,但一切远还没有结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依旧是潜伏的危险,需要社会各界对系列Omicron谱系展开系统的研究和密切的关注,以求尽早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为助力针对Omicron不同亚型的相关研究,加速现有疫苗、治疗性抗体及诊断试剂对其效果的研究,并在必要时迅速展开针对性新型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研发,ACROBiosystems第一时间开发了Omicron系列抗原产品及其他核心研发工具:

>>>>

产品优势

- 覆盖Omicron BA.1、BA.1.1new、BA.2、BA.3new等主要亚型;

- 包括Spike Trimer、RBD、NTD、S1、N蛋白等主要抗原分子;

- 提供生物素化及非生物素化版本抗原蛋白,满足不同实验需求;

- 纯度经SDS-PAGE验证大于95%;经MALS验证大于90%;

- 严格质控,活性保证,适用于ELISA/SPR/BLI等实验。

- 现货供应,助力相关研究迅速开展。


>>>>

产品列表

点击图片查看产品详细信息


>>>>

验证数据

经MALS验证,Omicron变异毒株BA.3亚型S蛋白三聚体(Cat. No. SPN-C5225)纯度大于90%,分子量为485-535 kDa。


经ELISA验证,Omicron变异毒株BA.3亚型Spike RBD(Cat. No. SPD-C522i)可以与ACE2受体(Cat. No. AC2-H5257)结合,线性范围20-156 ng/mL;与RBD抗体(Cat. No. SPD-M265)结合,线性范围 0.4-13 ng/mL。

点击申请Protocol


经ELISA验证,Omicron变异毒株BA.3亚型Spike RBD(Cat. No. SPD-C522i)可以与RBD抗体(Cat. No. SPD-M265)结合,线性范围 0.4-13 ng/mL。

点击申请Protocol



参考文献:

1. https://www.gisaid.org/hcov19-variants/

2. Desingu, P.A., Nagarajan, K. and Dhama, K.(2022), Emergence of Omicron third lineage BA.3 and its importance. J MedVirol. https://doi.org/10.1002/jmv.27601

消息提示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再点击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