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痴呆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全球有5700万人患有AD。如果不能开发出基于病理机制的有效治疗方法,未来患者人数将持续增加。目前科学界对AD的病理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广泛讨论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 Aβ淀粉样级联假说:过量聚集的Aβ蛋白会形成淀粉样斑块,这些斑块在大脑中堆积,并对神经元产生毒性影响,促进AD的进展。
◉ Tau蛋白假说:异常的Tau蛋白聚集会形成纤维缠结,这些纤维缠结扰乱了神经元内部的正常信号传导和细胞结构,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和细胞死亡。
Aβ淀粉样级联假说和tau假说示意图
2023年7月,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二十年来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全面批准的AD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 Lecanemab 单抗治疗18个月后,处于AD病程更早阶段的受试者(低水平Tau组),整体功能衰退速度减慢了549%,部分早期患者甚至出现了「病程逆转」。
然而,Lecanemab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病理改变越轻度,其靶向治疗的效果越明显,这提示疾病早期诊断干预或让AD患者受益。
Tau是一种磷蛋白,正常低水平的磷酸化才能发挥最佳功能,而高水平异常磷酸化的Tau则失去生物学活性。在正常的人脑中,每摩尔Tau含2~3 mol磷酸盐,且负调节Tau与微管的结合。而在AD脑中,Tau被3~4倍过度磷酸化,每摩尔Tau含有8 mol磷酸盐,磷酸化水平达到饱和,并聚成神经原纤维缠结。Tau的过度磷酸化会诱导恶性循环,促进Tau病理在脑中的传播以及在人脑脊液( CSF) 中的积累。因此,Tau的过度磷酸化可能是AD认知障碍的风险机制。
Tau的6种异构体形式
在由 441 个氨基酸组成的最长的人类Tau亚型中,总共有 85 个可磷酸化位点。异常高磷酸化的Tau可以隔离正常Tau与微管,进一步破坏微管动力学,但需要多个位点同时磷酸化才能破坏Tau与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AD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Thr212,Thr231 和 Ser262 这三个磷酸化升高位点的组合可将Tau转化为毒性分子,进而导致微管网络的破坏和细胞死亡; 磷酸化的 Thr231 是对去磷酸化具有异常抵抗力的残基,磷酸化水平升高可预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向 AD 的转化进程; Thijssen等人研究指出:血浆磷酸化Tau蛋白181位点水平可以将AD与健康人群区分开来,因此磷酸化Thr181 是目前公认的CSF中的AD 核心生物标志物。
AD中的磷酸化残基
AD的病理毒性,主要是由于Tau磷酸化位点过度磷酸化所致。所以对Tau磷酸化的研究,将会为更有效的治疗提供靶点。同时测量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磷酸化Tau蛋白的异常水平,助于AD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为支持AD及Tau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推出新品Tau磷酸化蛋白 (Cat. No. TAU-H5147),高纯度经SDS-PAGE验证,高生物活性经Thr181抗体结合验证,敬请咨询~
◉ 高纯度经SDS-PAGE验证
经还原条件SDS-PAGE验证,Human Tau-441 GSK-3beta-phosphorylated protein, His Tag (Cat. No. TAU-H5147),纯度高于90%。
◉ 高生物活性经ELISA验证
经ELISA验证,Immobilized Human Tau-441 GSK-3beta-phosphorylated protein, His Tag (Cat. No. TAU-H5147) 可特异性结合Anti-Phospho-Tau (Thr181) Monoclonal Antibody, Mouse IgG,线性区间为1-31 ng/mL (QC tested).
经ELISA验证,Immobilized Human Tau-441 GSK-3beta-phosphorylated protein, His Tag (Cat. No. TAU-H5147)可特异性结合Anti-Tau Antibody,线性区间为 0.1-8 ng/mL (Routinely tested).
>>>【Aneuro新品上线】AD守卫队成员再加一:GSK-3beta
>>>ACRO解读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曙光,α-Syn与Tau的联合之路
参考文献
1.Saura C A, Parra-Damas A. Is phosphorylated tau a good biomarker of synapse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J]. Brain Communications, 2023, 5(3): fcad142.
2.Ariafar S, Makhdoomi S, Mohammadi M. Arsenic and Tau Phosphorylation: a Mechanistic Review[J].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2023: 1-13.
3.刘硕,曹云鹏.阿尔茨海默病脑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综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09):857-860.DOI:10.19845/j.cnki.zfysjjbzz.2022.0215.
4.Liu P P, Xie Y, Meng X Y, et al. History and progress of hypotheses and clinical trial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19, 4(1): 29.
5.Hampel H, Blennow K, Shaw L M, et al. Total and 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as biological 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J].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2010, 45(1): 30-40.
6.丁香园公众号.
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010-53681107
上海:021-50850665
邮箱:(产品订购)order.cn@acrobiosystems.com
邮箱:(技术支持)tech.cn@acrobiosystems.com
邮箱:(廉洁合规)lianjie@acrobiosystems.com
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8号5号楼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