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搜索
>技术资源 > 前沿速递 >【内毒素专题二】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内毒素专题二】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2025-01-23 14:04    浏览量:37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免费试用,快点击申请吧!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点击申请试用装




前言

在医疗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血液制品、疫苗、重组蛋白、克隆抗体、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愈发受到关注。内毒素的存在如同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不仅严重威胁患者安全,还可能揭示制剂或器材在生产工艺中存在重大缺陷,导致产品污染。因此,内毒素质控已然成为制药工艺里至关重要的监测及控管环节。在多种内毒素检测方法中,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制药工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过去,制药行业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有鲎试剂法和家兔热原法。鲎试剂法通过鲎血液中的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进行检测,但其局限性包括对鲎资源的过度依赖导致不利于生态平衡,以及不同批次鲎试剂间的差异导致对同一内毒素样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家兔热原法通过观察家兔体温变化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内毒素,尽管该方法能反映内毒素对生物的影响,但实验过程繁琐,需大量实验动物,且个体差异大、成本高、周期长,而且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低,可能存在漏检情况。




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01
原理

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是基于内毒素激活鲎凝血级联反应中的C因子这一机制发展而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重组C因子。当重组C因子与样品中的内毒素接触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被激活,激活后的重组C因子引发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通过检测荧光读值得出内毒素含量。这种检测方法能够高度特异性地识别内毒素,避免了其他物质的干扰。

02
优势

  • 高灵敏度: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到极低含量的内毒素,其灵敏度可达到0.005EU/mL,远远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这使得在制药工艺中能够更早地发现内毒素污染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障产品质量。

  • 特异性强:由于重组C因子是针对内毒素的特异性识别蛋白,只与内毒素发生反应,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因此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在制药工艺中,样品成分复杂,传统检测方法可能会受到其他杂质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稳定性好:与鲎试剂不同,重组C因子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其质量和性能可以得到严格控制,批间差异极小。这保证了在不同时间、不同批次的检测中,都能获得稳定且可靠的结果,为制药工艺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 环保可持续:该技术无需使用鲎等珍稀生物资源,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符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制药行业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的背景下,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各环节的应用实例

01
原材料检测

在制药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血液制品、疫苗等生物制品来说,原材料中的内毒素污染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应用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可以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内毒素限量标准。例如,在血浆制品生产中,对采集的血浆进行内毒素检测,能够有效防止因血浆污染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02
生产过程监控

制药工艺中的各个生产环节都有可能引入内毒素污染,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至关重要。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定期对生产设备、管道、中间产品等进行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内毒素污染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例如,在疫苗生产过程中,对发酵罐、过滤器等关键设备进行在线检测,一旦发现内毒素含量超标,能够立即停止生产,对设备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

03
成品质量检测

成品质量检测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关键步骤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药品生产完成后,需要对每一批次的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内毒素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以医疗器械产品举例,过往发生数件因细菌内毒素超标导致的不良事件及产品召回。例如,因医院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内毒素不合格,导致22名患者出现输液反应。而即便内毒素检测合格,若未按指示使用,过快的输液速度仍可能导致毒素摄入过多,影响健康。Tidswell的研究显示,2008至2021年间,美国FDA报告的因细菌内毒素问题召回的产品中,95%为医疗器械。因此,医疗器械的内毒素检测已成为监管中重要的一环。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成品中的内毒素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患者安全。




小结

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具有重要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多国药典已认可重组C因子法作为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标准方法,并允许使用重组试剂来减少鲎试剂的使用量。例如,2020版中国药典附录了重组C因子法,将其作为内毒素检测的补充方法;2024年美国药典批准将此法纳入USP<86>;2023年欧洲药典也明确了该方法及验证要求。






符合药典要求的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试剂盒

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的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试剂盒(Cat. NO. RES-A056),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样本中的细菌内毒素。该试剂盒的内毒素标准品与USP标准品(货号:U1235503)和中国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编号:150601)进行严格对标,确保检测结果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批间一致性,专为制药、医疗器械及生物制品等行业的严格质量控制需求设计。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点击申请试用装


  • 验证数据—高准确性,标准品可溯源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Using Endotoxin (CHP, Cat. No. 150601 USP, Cat. No. U1235503) as the standard, the recovery rate of ACRO Kit standard is in the range of 50%-200%,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下载更多验证数据








热门产品推荐

重组C因子检测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内毒素检测深度解读专题连载预告来了!

【内毒素专题一】β-葡聚糖偶联抗体药与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的重要性

✔【内毒素专题二】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内毒素专题三】重组C因子与其他LAL检测方法的比较

○【内毒素专题四】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样本稀释倍数计算全解析

○【内毒素专题五】内毒素检测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攻略

○【内毒素专题六】内毒素检测的干扰因素

○【内毒素专题七】药典视角下的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标准与规范


参考文献 : 

1.许朝生, 吴少海。重组C因子法在医疗器械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循环器械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63)。


消息提示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再点击提交!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