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研发的高投资高风险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已经有上市盈利品种的大型药企而言,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要高,但对近年来以生物大分子药为代表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一个候选药的失败就可能影响整体。因此,提高候选物的可开发性(Developability)成为药企的必然要求。药物的可开发性包括众多方面,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为其中比较难以把握的一个因素。生物大分子进入人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是固有的特性。有时候(如疫苗),我们是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但作为治疗用的分子(如抗体药,融合蛋白等),我们是尽量去避免其免疫原性。2019年的FDA行业指南已经将治疗用蛋白产品的免疫原性风险评估作为IND的数据要求。所以,如何确定和降低免疫原性风险是我们都要面对的现实难题。为此bioSeedin柏思荟邀请了Lonza龙沙的Noel Smith博士为大家在线分享《Preclinical Immunogenicity Risk Assessment Using In Silico and In Vitro Tools for Lead Selection and Optimisation》。Smith博士将首先为大家简单交代下可开发性与免疫原性的背景,在这部分,他对免疫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归为两大类,即产品及其过程相关的因素(如蛋白分子本身及最终产品生产成型过程中所附加的各种因素),还有临床因素(如病人HLA基因型,给药剂量等)。